聯準會於2007年發表了一篇由多位名經濟學家合力著作的文章,“防止通貨緊縮-- 從日本 1990 年代的經驗學功課(Preventing Defiation; Lessons from Japan's experence in the 1990s)。


該文章述說日本的經濟緊縮源於該國 80 年代的經濟泡沫。與今日美國的情況十分神似。日本通貨緊縮始於1999年,由於供求失衡,商品價格下跌。物價下跌一方面使企業利潤減少,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消費。 該文章也提到造成日本經濟緊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的中央銀行沒有積極的以減息及放寬銀根刺激日本的經濟成長。

可怕的是經濟緊縮除了日本之外已在世界各國有逐漸成形的趨勢,在過去的六個月,法國、德國、巴西、瑞士的物價也都在下跌。就連成長快速的中國大陸,其物價也免不了下跌的命運。在過去的五年,中國大陸物價已跌了大約 20%,香港的物價在過去五年也跌了大約 16%。

有些經濟學家已開始預料美國的經濟已有陷入通貨緊縮的可能性。摩根史坦利的首席經濟分析師洛旗(Srephen Roach)表示,“美國已徘徊在經濟緊縮的邊緣”。美國當前的“低通貨膨脹、低經濟成長”經濟狀況,有轉成通貨緊縮的可能。低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距離只有一線之隔。怎樣防止美國從低通貨膨脹跨入通貨緊縮的境界實在是政府的首要職守。

通貨緊縮對經濟之傷害

實質債務加重→貸款人減少開支、出售資產→企業獲利下降進而刪減勞工成本、貸款人收入與資產價格下降→貸款人實質貸款增加、經濟需求減少(惡性循環開始)。

由基本經濟學理分析,通貨緊縮是由於過度供給與需求不足所造成的。


資料來源:新浪網


這長久以來難解之謎,詳讀本書後,你將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請先看看下列的表格,日本的貨幣發行量是不斷的在增加,然而,銀行裏的現金卻反而不斷的在減少。有人說這是因為日本民眾害怕銀行倒閉而將貨幣提領出來(因為日本的存款保險只保障一千萬元的存款理賠),並存放在家中。

請仔細看一下表格,日本的銀行存款隨著通貨發行量增加,按理說銀行裏的現金也會跟著增加才對,但銀行內的現金卻有逐年遞減的情況。

  日本的貨幣發行量越多,銀行的現金卻反而越少,這種情形是非常不尋常的。為何日本通貨發行量增加的同時,日本全體銀行的現金反而減少;而銀行現金的減少究竟對於日本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傷害?這些都是過去學者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貨幣流量的減少是使日本長期通貨緊縮的主因之一,然而下圖的統計資料顯示貨幣的供給增加卻未能有效剌激日本經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