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販售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0914

印書小舖販售網址:
http://www.vital.com.tw/ps/ShowPage.asp?page=book&subpage=content&bo_id=249


本書深入探討貨幣的價值與貨幣價值的來源,並充份說明貨幣價值的形成方式,與貨幣如何發生貶值。政府信用發行貨幣等於間接剝奪了民眾的財富,只不過民眾對財富的剝奪一無所知,只知道自己的貨幣縮水了。商品價格的上漲並不全因過量的貨幣發行所造成,以何種方式發行貨幣才是貨幣會否貶值的重要因素。


 


貨幣所反應出來的是一種財富象徵,因為是財富,所以能交換成其他商品,也就等於具有購買力。持有貨幣數量越多,看似越富有,然而不同的貨幣其價值差異卻相差甚大。例如美金與義大幣的幣值就相差甚多,其同等數量的美金與同等數量的義大利幣,兩者的財富價值卻是天差地遠。我們可以說,貨幣所反應出來的價值,並非實際真正的價值,因為貨幣的使用,使民眾看不清商品的真實價值,就好像中間有了一層區隔,而這一層區隔我們可以稱它為魔術之窗”(Magic Window)


 


魔術之窗會使人誤以為財富變多了,然而真正在使用貨幣時,實際上卻是財富變少了。因為魔術之窗的效果使人產生錯覺,個人的財富不知不覺的從你的身上移轉至他人的身上,然後財富就會慢慢集中到少數人的身上。也正因為有魔術之窗,會使財富變少的人不會覺得上當受騙;因為少數人可以正大光明的在背後掠取他人的財富而不被察覺。要弄清貨幣的本質與原理,唯有打破魔術之窗,才能一窺究竟。


 


財富不會憑空增加,在固定的時間點,假如有一方的財富增加,必是因另一方的財富減少所產生。」。絕大多數的人都了解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憑空增加的財富必定是經過某種過程的作用,才會使得財富由甲移轉至乙。也就是說財富的增加必定是經過勞動力產出商品的結果。然而,在現行的經濟體制中,卻似乎仍不斷地上演財富暴增的現象。


 


從日本的統計數字中,竟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日本的財富竟然大部份來自於負債,本書將深入說明日本是如何掉進財富的泥淖裏而無法自拔。假如我們全體只有100元,但我們卻能創造好幾百元的財富,到底這額外增加的財富是怎麼一回事?


 


富人是如何將財富慢慢集中到自己身上,難道窮人真的無法擺脫貧窮的困境?透過不同的方式,富人可以不斷的累積大量的財富,而這些財富就是從窮人的手中流向富人,到底富人有哪些方式可以合法的來剝奪窮人的財富?


 


貨幣充其量只是商品媒介物,然而,取得貨幣的人卻確實的將貨幣認為是具有價值的實物。本書將告訴您貨幣背後所代表的真實含意,以及貨幣如何使我們陷入虛幻的數字陷阱!


 


巴賽爾協定的實施雖是要促進金融體系,然而其中的相關限制卻會造成原本體質不佳的銀行經營情況加速惡化。到底巴賽爾協定如何影響金融機構的正常運作,而巴賽爾協定是否又會影響到銀行貨幣乘數的效果,本書都將逐一說明!


 


 


線上試閱


第三章第二節


過去中國古代的政府在發行貨幣政策上失敗的原因,在於缺乏一定貨幣準備基礎下發行過量的貨幣。中國過去發行貨幣的朝代中,多數統治者都將發行貨幣當作財政收入的來源,從元代以來的朝代,每個朝代都發行過紙鈔。然而中國近幾百年來,數度發行的紙鈔,因在發行紙鈔上的錯誤政策,卻導致紙鈔終歸失敗。中國過去發行紙鈔之所以會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一是紙幣數量過多,導致紙幣價值快速下降;其二是政府拒絕接受自己發行的紙幣,或不自覺的降低其原具有的價值。


 


舉例來說,假設政府發行貨幣的比價是1公斤米可以兌換100元,而原本每人要繳3公斤米的稅賦,也就是繳交300元即可。然而不久後,政府卻又宣佈每人繳稅的金額從300元提高到450元。那麼實際上,政府就等於承認貨幣的真實兌換比例是150元兌換1公斤米。如此一來,就如同政府向民眾宣佈貨幣已貶值50%。另外,如果政府拒絕接受以貨幣繳稅的後果更糟,因為這如同政府宣佈不承認其發行的貨幣具有價值,如果連政府都不接受貨幣,自然民眾更毫無理由去接受它。貨幣交易的最大基礎是建立在政府的信用保證上,政府都不接受的貨幣,自然也就毫無保障可言,民眾自然對貨幣失去信心。


 


金圓券是在中國大陸發行的一種貨幣,從19488月發行至19497月停止流通,其間只使用了十個月左右,貶值幅度卻超過二萬倍。金圓券發行的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強迫民間以黃金、外幣兌換。


 


由於沒有發行限額,金圓券的過度供給,造成物價急速上漲,令民間經濟陷入混亂,亦是使執政者在中國迅速垮臺的原因之一。金圓券發行一個月後,至同年9月底已發行到12億元,至119日則增至19億元,接近原訂貨幣發行上限。同年1111日,政府修訂金圓券發行法,取消金圓券發行限額,准許民眾持有外幣,但兌換比例由原來1美元兌4金圓券降至1美金兌20金圓券,貶值幅度達五倍之多。


 


 


第二章第二節


 


《皮爾法案》使銀行券的發行完全以足額黃金準備為基礎,使其完全成為一種黃金替代品。由於貨幣的供應完全限制在黃金的數量上,黃金的產量就代替了貨幣供給量。由於黃金產量增加的速度,受到技術條件與資源條件的限制非常大,黃金的產量很難隨著經濟快速成長而提升。


 


然而,隨著經濟成長對貨幣需求的增加,僵化的貨幣供給漸漸不敷實際經濟的需要。貨幣供給的速度過於緩慢,使實際需求受到限制,而在商品供給快速增加下,商品價格持續下滑。商品價格的持續下滑,導致生產商入不敷出,進一步減少商品的生產。導致1847年和1857年的經濟危機,物價的普遍下跌和經濟活動衰退,對英國經濟造成極大打擊。


 


1844年銀行法,促使整個商業界開始大量儲藏銀行券,從而加速了流動性危機。由於交易的需求,商人必需持有一定數量的銀行券,才能使交易順利進行,在銀行法通過後,機靈的商人便了解銀行券的發行數量會受到限制,從而開始大量收集銀行券。在市場流通的銀行券數量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一般民眾的需求也開始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些民眾甚至無法獲得銀行券來購買生活所需。


 


在需求逐漸減少,而供給卻又快速增加的情況下,一般民眾為獲取銀行券便大量拋售商品,使商品價格產生崩跌。眼見危機一觸即發,英國政府在1847年和1857年兩次暫停執行 1844年銀行法。此法案雖立意清楚,但卻因擺脫不了投機份子的干擾,而使這項法案終歸失敗。因此,為了改善貨幣準備制度,政府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舉債的方式,適度的增加發行貨幣,以改善貨幣供給不足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