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jpg

很多人整日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但工作越忙卻不代表所得越高,人家不是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嗎?為何這個原則卻不適用在這個社會中呢?


窮忙族,儼然成全球性問題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09/07/21


窮忙族(Working Poor)的擴散並不只是韓國的問題。儘管對窮忙族概念的定義各國有所不同,但這些群體正在迅速增加卻是全世界的共同點。

美國國內21個市民團體聯合成立的團體「Working Poor Families Project」(WPFP)對美國人口調查局2002年至2006年的資料進行分析後編寫的報告書顯示,2006年美國低收入工人家庭為957萬戶,比 2002年增加了37萬戶。以此標準來看,密西西比州、新墨西哥州的窮忙族家庭占全體工人家庭的40%,儘管大多數是移民家庭,但其中43%是白人家庭。

日本也不例外。在日本年收入不到200萬日元(2700萬韓元)的工人被定為窮忙族。據專家統計,日本的窮忙族在2006年已經超過1000萬人。另外,淪落為極度貧困階層的人也繼續增加,截至2009年3月,日本的扶貧對象達到165.46萬多人。比1992年的88萬人增加近1倍。據此,日本專家們指出:「過去日本引以為傲的『1億中產階層國家』已成為老話。」

如果看看各國表示窮忙族的多種多樣的新詞,就會明白這種現象多麼普遍和嚴重。2006年在歐洲盛行流行語「1000歐元一代」。意思是指每月領取1000 歐元,換算成韓幣為178萬韓元的臨時工青年。而在此後不到3年的去年底,歐洲又出現了叫作「700歐元一代」的新詞。這是別說1000歐元,連700歐元(124萬韓元)都難以掙到的自嘲。在日本,因為承受不起月租而在所謂的「網路社區」(網吧)解決食宿的日用工和低收入階層失業者被稱作「網路難民」。在中國則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大批低收入工人稱作「窮忙族」(忙碌勞作卻依舊貧困的人)。

去年末源自美國的全球經濟危機可能會造就更多陰鬱的新詞。國際勞工組織(ILO)預測,2007年全球失業人數達到1.9億人,而到今年年底可能會增至2.1億人。

有跡象表明,貧困和不透明的未來可能會改變人們的政治態度。美國外交專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曾在今年4月報導說,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在德國、中國等地的銷量最近增加了3至4倍。有分析指出,這是對因經濟蕭條而受到打擊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抗議。


資料來源:朝鮮日報
http://www.japanfocus.org


自古以來皆然,有錢的人跟一般人想的不一樣,如果大部份的富人以前被人剝削過,那麼這些人富有了之後,絕大多數也會跟那些過去剝削他們的人一樣,開始剝削其他人。這個社會的富人多數的財富是來自於剝削別人,只有非常少數的人才是靠共享共創財富而來。而把這些行為合理化的,就是那些鼓吹自由競爭,鼓吹市場機制的論點。


現今絕大多數企業的利潤來自於削減企業支出,而非來自於創造新的獲利領域。


削減企業支出以降低成本的同時,就免不了要壓低員工的薪資,但他們儘可能的壓低底層員工的薪資,卻反而拉高中高階經理人的薪水,造成薪資極端化的情況。


就是因為這些論點與心態,雖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貴,卻也讓底部與頂部的距離越來越遠。在這個情形下,你如果沒有爬上高層的天堂,就等著被打入底層的地獄,不但賺不到什麼錢,連生活溫飽都成問題。


都市中的精華土地與房屋,永遠是被那些頂端的富人與財團所把持住,透過不斷的拉抬房價,來創造他們所謂的利潤。一般沒有房產的底層民眾,就等著被這些樂愛炒作地皮的富豪們,一層又一層的剝削。薪資沒有成長,房地產價格又居高不下,無法承擔這高昂的居住價格的,就只能自己自動離開,這就是所謂的市場機制。


這裏不是強調馬克斯主義或是社會主義,而是在分配極端不均的情形下,一般民眾受夠這種生存遊戲後,就會開始嚮往強調均富的社會主義。然而,社會主義過去一直無法成功的原因,就是在執行分配上出了嚴重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