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jpg

進入工業時代後,經濟、金融危機始終伴隨著人類經濟發展間歇性爆發。這四百年來,人類的生活水準有長足的發展,但全球卻也持續發生重大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而這其中有許多次的經濟危機卻是來自於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


    (1) 1637年 鬱金香投機熱


    對于17世紀的荷蘭人來說,花有一種難以令人抗拒的力量。1637年的頭幾個月裏,當鬱金香尚未成熟時,在荷蘭被視為地位象徵的鬱金香價格大幅上漲。在那個瘋狂的時期,鬱金香最高價曾炒至4200荷蘭盾,20倍于一位熟練技工的年收入。現在的經濟學家一直在探討當時的瘋狂是如何蔓延開來的。在經濟學家看來,這也是現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機泡沫。同時,在市場已經失控的情況下,政府如何在監管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的話題,也引起了一場政治爭論。


    (2) 1720年的南海泡沫

    1720年英國南海公司倒閉,給倫敦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1701~1714年,英、法等歐洲國家為爭奪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權而進行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戰爭期間,南海公司同意承擔戰爭造成的巨額國家債務,以牟取在南美地區貿易中的壟斷地位。

    但是,盡管英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西班牙仍然維持著其在南美殖民地的貿易特權,南海公司繼續增加承擔更多的債務。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飆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3) 1837年的房地產泡沫恐慌

   由棉花及運河熱,興起了美國史上第一個大繁榮時期,卻在1837~1842年(史稱Hard Time Depression),出現景氣大衰退。1837~1839年美國有1500家銀行倒閉。再加上1837年棉花價格下跌70%,使得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及破產,並波及到消費品的需求,另有90%在東部的工廠倒閉。同時英國的投資者,因資金投入在運河、銀行及房地產股票上,也是損失慘重。


    (4) 1907年銀行家的恐慌

   
1907年在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從前一年的高峰期,下跌了接近百分之五十。「1907年恐慌」在美國經濟衰退的時候發生,當時有很多銀行和信託公司被擠提。這次恐慌最終蔓延至美國全國各地,多家銀行和企業破產。擠提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些紐約銀行的市場流通性收縮、存戶對銀行失去信心和美國缺乏法定最後貸款人。

1907年10月,一次操縱「美國銅業公司」的股票的行動失敗,並引發危機,貸款給這次縱市場行為的銀行被擠提。其後,擠提更蔓延到其他相關的銀行和信託公司;一個星期之後,紐約市的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投資公司」因此倒閉。「尼克伯克信託投資公司」的倒閉令恐懼蔓延整個紐約市的信託公司,因為區域銀行自紐約市的銀行提取儲備。由於大量存款人在區域銀行提款,恐慌擴大到全國各地。


    
    (5) 1929年~193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

    隨著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一場毀滅性的經濟大蕭條席卷了幾乎所有工業化國家,並在一些國家持續十年之久。大蕭條期間,美國最高失業率達到25%,德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失業率一度接近30%。美國經濟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業產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  


    (6) 1973年~1975年:石油危機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對美國等國實行石油禁運,同時聯合其他產油國提高石油價格,從而導致石油危機爆發。這場危機在主要工業國引發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超過20%。


    (7) 1980年~1990年: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自20世紀60年代起,拉美國家大舉外債發展國內工業,外債總額在80年代初超過3000億美元。1982年,墨西哥宣布無力償還外債,觸發了震動全球的“債務危機”。債務問題嚴重阻礙了拉美地區的經濟發展,拉美國家1988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8) 1990年至今:日本泡沫經濟崩潰

    1990年,日本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在持續數年的過度增長後,開始出現災難性下跌。由于資產全面縮水,日本在10年中經歷了漫長的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9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增長停滯,進入「零增長階段」。


    (9)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在美國提高利率、美元增值的背景下,貨幣與美元挂鉤的亞洲國家出口不斷下降。1997年7月,隨著泰國宣布泰銖實行浮動匯率制,亞洲國家普遍出現貨幣貶值,爆發金融危機。此次危機中,印尼、泰國和韓國是遭受損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三國GDP在兩年內分別縮水83%、40%和34%。


    (10) 2000年 網路泡沫化
 
    美國上次出現經濟衰退,是在二千年,罪魁禍首正是網路泡沫化,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該年四月十三日暴跌628點,6%的市值瞬間蒸發,引發市場震撼。美國經濟在二千年下半年結束了一九九一年三月以來長達十年的高速成長期,步入低速成長的階段。


    (11) 2007年至今: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長期以來,美國金融機構盲目地向次級信用購房者發放抵押貸款。隨著利率上漲和房價下降,次貸違約率不斷上升,最終導致2007年夏季次貸危機的爆發。這場危機導致過度投資次貸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機構紛紛倒閉,並在全球范圍引發了嚴重的信貸緊縮。

    美國次貸危機最終引發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和美林公司被收購標志著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隨著虛擬經濟的災難向實體經濟擴散,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激增,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兩岸雜誌,新華網,工商時報,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