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00d83451c4ae69e200e5522a72db8834-800wi.jpg

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重失敗後,卻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時間內異軍突起,一躍成為當時繼美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和經濟強國。日本是喝了一種什麼樣的“營養液”,才讓它一下變得身強體壯?



戰爭結束後的日本經濟處於極度混亂和疲乏狀態。戰爭末期,包括慘遭原子彈襲擊的廣島、長崎在內,全日本共有119個城市化為廢墟,毀於戰火的住房達236萬棟,900萬人流離失所。近一半的工業設備、道路、橋樑、港灣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工礦業生產急劇下降,加上農業歉收,大米產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釀成了嚴重的糧食危機,原材料及糧食進口的渠道被切斷,餓死人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於物資極度缺乏,貨幣發行量激增,通貨膨脹日甚一日。


這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失敗後,陷入了苦難的深淵。而日本戰後的恢復,就從這片廢墟上開始。此時,日本正處在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的佔領之下。為了使日本經濟擺脫癱瘓狀態,恢復獨立自主的經濟和主權,並解決民生問題,以及重返國際社會等諸多問題迫在眉睫。


吉田茂在日本戰後的危難時刻出任首相。他一方面要發展日本經濟、重建日本社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時刻關注盟軍的動向,與盟軍交涉使之作出有利於日本建設的決策和方針,他就是在這個夾縫中進行著日本的重建工作。


為了使日本經濟能夠盡快獲得復興,並回歸正常的國際軌道運作,吉田茂選擇了以經濟為中心的政策,和追隨美國的外交戰略為主體的“吉田路線”,作為重建日本的國家發展戰略。所推行的“教育興國”, “拒絕重整軍備,全力投入經濟建設”等政策對日本的重新崛起具有深遠的影響。


首先,全力進行經濟建設。吉田茂推行經濟強國策略,設計了彈性的產業政策,制定實施了“傾斜生產方式”為核心的產業復興政策,優先發展煤炭和鋼鐵產業,通過差價補貼保證生產費用。目的在於高度利用國內有限的資源,迅速重新啟動工業化,拉動經濟發展。兩年的傾斜生產方式使日本經濟擺脫了萎縮的局面,工業一再擴大生產。此時日本又趕上糧食連續兩年豐收,經濟上略微緩過一點氣來。


隨著日本貿易立國發展戰略的確立,為了民族的利益,日本又採取了貿易保護戰略,以實現產業振興。一方面,日本在外匯短缺的時代對進口的物資和技術均採取了嚴格的審批制度,保證了外匯應用在急需發展的產業;另一方面,日本對進口實施高進口關稅和配額。而重要的是日本的非關稅壁壘如家電行業的壟斷垂直分銷體制等,使得國外產品很難進入日本市場。這些都使日本產業在發展中避免了國際市場強大的衝擊。從戰後到50年代末,日本較為順利地實現了經濟恢復和產業振興。之後,吉田茂又從本國國情出發,依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靈活地制定和選擇經濟發展政策。


吉田茂還利用美國對日本的扶植下的良好環境拼搶發展機會。戰後初期,美軍對日本經濟多是壓抑和打擊。但隨著國際局勢變化,西方和蘇聯已經處於冷戰狀態,中國革命又迅猛發展,美對日政策開始發生轉變,開始對日援助,把日本納入美國經濟的軌道,以發揮日本作為“遠東工廠”和“共產主義運動防波堤”的作用。如1949年,美國占領當局解除了限制日本汽車生產的數量的命令,日產、五十鈴、豐田、日野等汽車生產廠家迅速花大錢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為後來日本汽車製造工業的現代化打下了基礎。


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也是日本複興的重要保障。二戰結束後,在美國占領軍的監督下,日本進行了歷史上第二次教育改革,培養了一大批中、高級科技人員,以及適應技術革新需要的熟練勞動力。這支擁有較高教育程度和熟練技術水準的勞動力隊伍,使日本能較充分地吸收、消化和發展引進的外國先進技術,迅速擺脫經濟上、技術上的落後面貌,跳躍式地趕上或超過歐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又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日本經濟迅速活躍起來。作為侵朝美軍的後方基地的日本,一下子就賣完了庫存的貨物。在“特需”的物資中,有70%屬於武器和軍用物資,30%屬於勞務。今天著名的豐田公司,在戰爭之前已經瀕臨崩潰,一紙軍用卡車的合同又使之死而復生。


據統計,1960年—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 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70年代初期,日本基本上實現了國民經濟現代化,經濟上得到了徹底的複蘇,並開始高速增長。


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又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日本經濟迅速活躍起來。日本的振興過程,可以說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才讓日本能在短短的三十年中,從一無所有百廢待舉,一舉成為世界第三大的經濟體。



資料來源: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