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288--student-living-allowance-bonus.jpg

民眾大肆抨擊22000元的即時上工壓低社會的平均薪資,勞委會則打死不承認,還認為他們這樣做,已經幫了民眾很大的忙!究竟勞委會的這措施有什麼優缺點,或是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失業問題?




雖然勞委會想破腦袋得出來的政策,我們應該鼓勵一下,但勞委會的這種措施,的確會壓低社會的平均工資,尤其是新鮮人的工資。唯一的優點就是可以減少企業的用人成本。


我點出幾個問題的重點,各位很快就可以發現這樣的政策無疑是種劫貧濟富的政策~

1.假使企業原本人力就已經足夠,各位覺得企業會因為政府補貼就多僱佣人?還是他會藉機解僱較高工資的人,改去僱佣可以受到政府補助的人?這麼一來,不就等於間接排擠到原本高工資的員工?

社會上許多較高工資的人被解僱,取而代之的是較低工資的員工,那麼社會的平均薪資不是就等於下降了?

2.每個新人,政府會完全補貼22000元,有多少企業會願意提高薪酬?一旦有新的職缺,企業會不會改僱佣2個二萬二的新人,來取代一個三萬二的職缺?


3.政府補貼企業,企業會因成本下降而將商品降價出售?
答案是不會,企業並不會因為短暫的成本下降而降價出售,消費者也不會因此而得利,這些政府補貼的錢等於是補貼老板和股東的薪酬。


所以總結以上,政府再多的補貼都只是在拿錢發給那些企業主,他們不會因此增加僱佣,還可能解僱沒補貼的舊人,用更多的免費資源(新人),來取代薪資較高的職缺。

那些因政府補貼而進來的新人,企業也不會重視,只視為用完即丟的隨意包。

政府這樣的補貼企業,無疑為社會與企業帶來惡性循環,補貼完後,被丟棄的新人不會因此而有較好的學習經驗與經歷。

政府的補貼無疑不會減少失業率,因為補貼與企業原有的人事支出重疊,就算增加僱佣人數,也僅是因為一個職務被改用二個人來做罷了,那麼失去補貼後,失業率會開始飆高,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的低薪職位。



該如何改善?

將政府補貼企業的錢,改由政府自己僱佣,想辦法創造職缺,讓年輕人發揮創新和創意,去戶政機關工作,去山林裏維護環境,去風景去當導覽,都比企業愛用不用的心態來得有意義。

另一方面,縱使政府只花二萬二給薪到機關工作,企業不會因此而降低僱佣,不滿意政府機關二萬二的工作的人,自然會改找企業的工作。

政府提供的職缺會吸收市場上過剩的人力,當市場人力供給減少到一定程度後,企業反而會為了搶人而適度提高薪資。


政府補貼二萬二給企業,等於發錢給企業主和股東,社會不會因此而得利,反而壓低薪資。若改以政府直接僱佣,不但不會排擠到企業原有的工作者,更直接減少市場人力供給,也將剌激企業將薪資適時提高。



美國政府在1929年時陸續設立了幾個工賑機構,其中最著名就是國會撥款 50 億美元興辦的工程興辦署和專門針對青年人的全國青年總署,二者在此期間合計僱傭人員高達 2,300 萬人,占全美勞動力一半以上。到二戰前夕,聯邦政府支出的種種工程費用,及數目較小的直接救濟費用達到180億美元,並藉此修築了機場、港口、學校與醫院,以及政府機構。不僅為一般勞動者提供了就業機會,還給成千上萬的失業者提供了各種形式的工作。

這是目前為止,美國政府所實施過,規模最大的一次社會救濟計畫。這些救濟的錢流入勞動者的口袋,再經由不同的消費管道,又重新流入了消費市場,成為活絡經濟主要的動力來源。
(部份內容摘自重現經濟活力,點此查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