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money-stock-market.jpg

我們經常聽媒體說某公司本益比過高,有修正的必要。或是某產業本益比過低,值得買進,究竟本益比是怎麼一回事?該如何評估?


七月底上市股票平均本益比17倍

2010-08-04 中廣新聞

證交所今天公佈,到七月底為止,上市股票的平均本益比是17倍,比六月底的16.1倍增加,各產業類股中,本益比最高的是光電類股,本益比高達142.17倍;其次是觀光類股,平均本益比是45.81倍。

除航運類股純益為負數不計算本益比以外,各類股當中,平均本益比最低的是營建類股9.79倍,以及橡膠類的10.42倍。

上市公司股票殖利率則由六月底的4.31%,降為七月底的4.09%。各類股當中,殖利率最高的類股是營建類股,類股平均殖利率是5.79%;殖利率最低的類股則是光電類股的1.37%。

至於平均股價淨值比,由六月底的1.61倍上升到七月底的1.71倍。



高本夢比 傳產取代電子
2010-08-30 中國時報


電子股半年報普遍亮麗,非電子股則多半表現平平,不過非電子短中線看選舉,長線有兩岸題材,電子股則受歐美景氣復甦遲緩拖累。自金融風暴以來,部分傳產股動輒漲數倍,甚至近十倍,過往電子的「本夢比」不再,倒是傳產股本益比有越來越高、取而代之的趨勢。

ECFA正式過關,加上政府開放金融業登陸、兩岸銀行參股、政府擴大推動全球招商,以及陸客自由行即將開放等,種種政策作多,多數頂著「兩岸題材」而來,也牽動台灣未來資產價值提升的想像空間。

而在傳產業獲利尚未見到明顯改善之前,在反應「未來」的資本市場裡,已領先見到資金卡位。今年以來資金明顯由電子轉出,流入非電子族群,包括觀光、航運、食品、紡織、百貨、汽車等傳產族群,類股指數皆已突破一月、四月的二次高點。

其中,食品、百貨類股指數更已突破二○○七年十月時的高點,也就是已經超越大盤九八五九點時的價位。而強勢類股中的強勢股,就是「本夢比」的最佳代表,舉中概通路指標股潤泰全為例,潤泰全自金融風暴的股價低點十二.四五元起漲以來,不到二年的時間,潤泰全今年八月最高已經來到一○
八.五元,漲幅達九倍之多。

但翻開潤泰全財報,過去二年該公司每股盈餘都不到一元,至於今年首季,由於轉投資的中國大潤發獲利是半年認列一次,因此第一季呈現虧損。若以近四季盈虧計算,本益比達百倍以上。

反觀身兼台股獲利王與股王的宏達電來看,目前本益比卻連二○倍都不到。

從近幾年股價走勢來看,「電子本益比降、傳產升」似乎趨勢已成,值得長線投資人操作時列為參考。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中廣新聞



1.何謂本益比?

計算方式是以股價去除以每股盈餘,其內涵就是計算你花的錢幾年後可回收。

舉例來說:某公司98年每股賺2元,而你買進的股價是30元,其本益比就是30 ÷ 2 = 15,這15的意思是說,若該公司每年都固定賺2元,等到第15年,你就回本了(等於手中的股票不用錢,更精確的計算應該連利率算進去,但這裏僅簡單計算,以免讀者搞混)。


2.假如現在看到某公司去年賺很多錢,就值得買?


這個答案當然有各式各樣,但這裏是要請各位了解,所謂的股票市場,買的是前景,是未來!假設各種過去的資訊,都早已在股價上反應完畢的情況下,若投資者依據這些公佈的資訊去做為買賣的依據,恐怕就會成為人家眼中的肥羊。

舉例來說,有某公司去年每股賺了10元,你認為這家是個好公司,賺很多錢,所以準備大力買進。事實上,你再對照一下股價,該公司股價在獲利公佈前,早已從100元漲至200元。以現在的股價計算,本益比反而還有偏高的可能(相較市場其他股票)


3.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經獲利2元,本益比明明相較去年低了很多,股價卻一直往下跌!那麼此時該買進嗎?

這時就需要看該公司未來幾季的營運,是否有往下探底的可能!剛剛說過了,股價是反應未來的,現在所公佈的都僅僅是投資參考。

若你判斷在幾個月或幾季內,該公司的獲利都不可能好轉,那麼這時該公司股價下跌所反應的,正是未來幾個月或幾季獲利衰退的情況。


所以,當各位看到報紙的好消息或壞消息時,別急著動作,先衡量一下該公司的整體狀況後再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