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這個名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這裏有二個通膨引發成本上揚的有趣例子,供各位參考~
看懂經濟學/認識皮鞋成本懂通膨
聯合報 2010.11.14
美國印美鈔救市,導致熱錢亂竄,大宗物資如小麥、玉米、黃豆、棉花等價格屢創新高,全球物價「漲」聲四起,例如中國最新公布的10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4.4%,衝上近2年來新高,「打通膨」成為中國官方首要任務。
反觀台灣,10月的CPI年增率僅0.56%,通膨壓力似乎相對較輕,但0.56%是「平均」概念,不表示國內所有商品售價只上漲0.56%,例如小黃瓜大漲超過1倍,但因香蕉跌了53%,所以平均物價水準上漲0.56%。
但不論通膨是真是假,國人對於通膨預期的心理已經發酵,這可能是未來通膨情況惡化的最關鍵因素。
在經濟學裡有些專有名詞,能夠傳神地描述這種預期心理的效果。
第一是「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s)。對消費者而言,由於擔心物價上漲,買東西時會「貨比三家」,來來回回比較很多次,也會減少持有身上現金,寧願把現金存在銀行賺利息,因此到銀行或ATM提款的次數與時間變多了,這些都可能造成皮鞋提早磨損、報銷,所以稱為「皮鞋成本」。
第二是「菜單成本」(menu costs)。對廠商來說,如果預期將發生通貨膨脹,就得調整商品價目,例如珍珠奶茶從40元漲到45元,業者必須重新印刷新價目表,稱為「菜單成本」。如果通膨愈嚴重,廠商印製新菜單也愈加頻繁,菜單成本自然提高。
通貨膨脹不完全是壞處,健康的經濟成長,會帶動薪資增加,物價當然隨之上升,只要調薪幅度大於物價漲幅,通膨都可以為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還有一種「財富重分配」的附帶價值。
當通膨來得又急又快,人們來不及因應時,就可能發生「財富重分配」。例如A君向B君借了3萬元,約定日還1000元,但因CPI年增率遽增到100%,B 君雖然如期拿回3萬元,但這3萬元只能買到過去價值1.5萬元的商品,B君因通膨(物價上漲)的影響,無形中損失了1.5萬元。
而A君(債務人)則從通膨中獲利,這一來一往就形成了財富重分配。
資料來源:聯合報
不論是皮鞋成本或是菜單成本,這些都是通膨現象中的一種表面成本,也就是為了因應通膨而產生的額外成本。
其實通膨就是一種貨幣現象,因為貨幣流通數量變多,所導致的市場價格上漲。現在美元不斷的貶值,實際也反應出,市場上流通的美元有逐漸變多的現象,這可以從一些原物料與黃金的大漲中看出。
財富的本質
「財富不會憑空增加,一方財富的增加必使另一方財富減少。」
內容重點
1. 說明房地產價值是由負債所創造的!
2. 股票價值的形成原因與何者獲利最大!
3. 造成通貨膨脹的最主要因素!
4. 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
5. 為何不論先進國家或落後國家,其一般民眾生活都很困苦!
- Nov 18 Thu 2010 15:08
通貨膨脹引發成本上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