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高科技業頂著先進產業的光環,一堆政府優惠,減稅,免地租,賺了不少錢,卻未見這些產業對社會有多少貢獻。然而,遇到不景氣,卻又伸手要求政府救助。
科技業是該負點責任的時候了
于國欽 工商時報 2008.12.14
在優越環境下,半導體及面板產業吸引逾六成民間投資、創造兆元產值,占出口比重近三成,但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傳統產業則明顯優於科技產業。
一國產業應由勞力密集逐漸轉型為資本、知識密集,這樣的產業調整歷程,早已是普世公認的法則。惟這一波金球金融海嘯席捲各國,不僅知識密集的金融業為之重創,如今連資本密集的科技業也風聲鶴唳,產業升級帶動風險升級,完全無助於經濟安定,顯然這條產業發展的金科玉律,已面臨嚴峻挑戰。
台灣早期以米、糖經濟起家,透過政府的經濟政策,使得名星產業逐漸由食品轉為紡織、塑化、機械,1966年台灣出口第一名的產品是蔬菜水產罐頭、1976年紡織業後來居上、2003年電子資訊產品占出口比重已逾三成,遙遙領先各業,40年來台灣的產業結構的變化完全符合這個普世公認的法則。
但如今金融海嘯震憾全球,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富通、蘇格蘭皇家銀行等美、歐歷史悠久的金融機構全數中箭落馬,台灣由於金融自由化的速度落後,僥倖未有大礙,惟這一波海嘯如今已由金融面蔓延至實質面,隨著美歐消費急凍、世界貿易驟降,台灣這些依賴出口的高科技產業已是哀鴻遍野,請求政府紓困的呼聲近日不絕於耳。
近二十年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一直享有「促產條例」五年免稅的優惠,從2001年直到2003年業者每年繳交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有效稅率約在 4.2%至7.8%之間,反觀傳統產業卻高達14.1%至21.7%。在如此優越的環境下,半導體及面板產業吸引了逾六成的民間投資、各自創造了兆元產值,占出口比重近三成,高科技看似對台灣貢獻頗大,惟若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依據主計處2006年工商普查資料,半導體近二十多年所累積的資本存量達2.8兆元,但每一元的資本所創造的生產總額(資本生產力)僅0.50元,至於面板產業的的資本存量短短數年已逾2兆,惟資本生產力也僅0.44元。
反觀紡織業、機械業及汽車製造業三者合計的資本存量1.8兆元,僅半導體產業的64%,紡織業每元的資本可創造出0.65元、機械設備業與汽車業更在0.8元以上,從資本生產力的角度觀察,傳統產業明顯優於科技產業。
再以創造就業機會而言,科技業投入一億元的資本僅能創造約6.4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一億元的資本卻能創造16.0個就業機會,傳統產業對於降低國內失業率顯然有著更大的貢獻。
非僅如此,許多人可能認為科技產業,顧名思義,應該可以創造出高附加價值才是,事實不然,台灣由於許多核心技術皆掌握在外國人手裡,因此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的附加價值率在去年僅22%,美國同樣的電子零組件產業附加價值率卻在38%至48%之間,台灣科技業的附加價值率並未優於紡織業、成衣業、汽車業、機械業等傳統行業。
依據中央銀行的國際收支帳,台灣技術輸入的支出逐年升高,去年已逾台幣800億元,這筆權利金的支付多數來自高科技產業,顯示台灣長久以來雖能生產高科技產品,但迄今最核心的技術仍難以自主,而這也正是導致今天高科技產業難以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根本原因。
此外,再依2004年的產業關聯表觀察,可以發現電子零組件業的「向後關聯係數」高達3.1,看似具有3倍的產業帶動效果,但若僅計國內效果,係數驟降至1.6,顯示電子零組件業近半的關聯效果跑到國外去了,真正帶動國內的效果不高,而傳統產業包括紡織、機械、食品、人纖、鋼鐵、塑膠的「向後關聯係數」皆在2以上。顯然從產業關聯表來看,傳統產業依然略勝一籌。
持平而論,高科技產業在美、歐、日、韓皆取得相當的成就,台灣的科技業雖在政府全力扶植下,如今不論從就業效果、產業帶動、資本生產力與附加價值率看來,皆與政府的投入不成比例。更有甚者,政府傾舉國資源投入科技產業,如今在這一場風暴中,多數業者非但未能發揮穩定經濟的力量,反成為待紓困的大戶,經濟部與經建會皆為此皆頭痛不已。看看過去20年的成績,政府長年向高科技產業過度傾斜的政策,是到了該痛加檢討的時候了。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科技業者過去吃香喝辣,投資優惠沒了,就轉移到大陸或其他地方去。說是要讓產業升級,卻未見技術有多少的提升,技術權利金倒是付給人家不少。
景氣好時科技業錢賺得飽飽的,也沒見到這些業者對社會有什麼特別的捐獻。現在不景氣了,倒是希望政府伸出援手來救,好像不救台灣就會垮似的。實際上,商品生產出來賣不出去,救了也是白救。就像是過去的裕隆企業一樣,一直要等到政府真的解除了這些優惠措施後,才會有所醒悟。
正如這篇文章的作者所說,科技業的用人比傳統傳業少很多,賺了錢卻繳很少的稅,除了對台灣GDP有貢獻外,因為租稅優惠的結果,以科技業的繳稅率來看,科技業在稅收上的貢獻非常有限,其他對國內失業率的減少與個人所得的增加也相當的有限。
財富的本質
「財富不會憑空增加,一方財富的增加必使另一方財富減少。」
內容重點
1. 說明房地產價值是由負債所創造的!
2. 股票價值的形成原因與何者獲利最大!
3. 造成通貨膨脹的最主要因素!
4. 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
5. 為何不論先進國家或落後國家,其一般民眾生活都很困苦!
- Dec 14 Sun 2008 15:10
該是科技業負點責任的時候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