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富統計,每人淨資產攀升到100年的634萬元,創下近5年來的新高,但人民卻感受不到財富的增加,究竟 國富統計裏藏了什麼玄機?
根據國富統計,每人淨資產創下近5年新高,主要增加項目來自於房地產,比例佔增加部份高達7成。每戶家庭房地產價值增24萬元,民國100年光是土地的公告現值,就足足增加6兆元,房屋價值也增加了2兆元,總計全國房地產價值為105.2兆。
雖然房地產價值大增,但受惠者多為擁有房地產的富人,對於無殼蝸牛或自住的民眾而言,房地產上漲並不會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好處,房地產上漲所帶動的周邊物價上揚,反而讓民眾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依照國富統計的成長數字,民眾看似越來越富有,事實上國富數據只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紙蘋果。
舉個例子,各位便可以很清楚了解到,為何國富統計是空虛無實質意義的數據。
比方說,甲國發行了100元貨幣,蓋了10棟房子,今天房子成交價是10元的話,依據國富統計的計算,甲國財富為100元貨幣+100元房地產價值(10元x10棟房子)=200元。
假如房屋成交價變成50元,那麼甲國財富就會變為100元貨幣+500元房地產價值(50元x10棟房子)=600元,只因房地產增值,甲國財富就增加了3倍(600元/200元)。
所以,甲國什麼也不用做,只要推升房價,國富統計的數字就會暴增,實質上100元貨幣沒有變為200元,10棟房子也沒變成20棟。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甲國人民什麼也沒得到,只得到國富統計增加的數字。
雖說甲國未從房價上得到實際的財富,但卻對財富分配與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今日房價是10元,明日卻變為50元,房價漲了5倍,使得擁有房地產的人收入大幅上升。當地的租金與生活成本,因房價上漲而被大幅推升,一般無產者或是生活在當地的民眾,收入未增加,支出卻大幅增加。一方財富大量增加,另一方財富卻大量減少,等同加速財富集中化。
要怎麼解釋台灣的金融財富這麼多?(家庭資產減負債)
是台灣人存錢供養老之用的關係?
還是那些價值都是放貸出來的?
而且,奇怪的點是,台灣房價飛上天,連中南部也補漲一大段
但是台灣家庭的金融負債卻只和國民所得成長持平?
台灣家庭金融資產成長的卻遠高於國民所得成長?
大部分亞洲市場的銀行存款獲得負實質報酬
其中台灣民眾4成資產存放銀行
在過去十年,台灣的銀行存款年率化「真正實質報酬」為 -0.68%...
你是說房價上升,也會使一些金融資產爆漲,就像美國次貸那樣?
剛才找數據,看起來十年來定存的增幅很小,小過國民所得
但,壽險卻爆漲,是家庭金融資產爆漲的主力
台灣這樣不危險嗎?所得和定存都停滯,但金融資產卻漲這麼多…
還有,房貸根本沒什麼增加,就不會有泡沬破的問題?
或是說,房貸餘額/GDP根本就不是一個好指標?
台灣的房貸餘額/GDP和歐美比,算非常低的,但房價所得比卻是第一
瑞士的房貸餘額/GDP,很早就超過100%,但還是一個非常健全的國家…
房價和台灣比,還非常便宜…
越發覺得,大富翁遊戲般的騙局
只有武力革命才能讓棋盤清空,全部重來一次
無產階級也才有翻身的機會
不然永不清盤重來的大富翁遊戲~
一開始沒搶佔到土地的人,根本永遠當奴隸不能翻身
想發表一點拙見
---
小弟自己本身也接觸房產多年
一直認為,房地產只是一種心裡遊戲
把房子當成人生的唯一夢想
一直是自古以來上個世代流傳下來的傳染性觀念,
身邊十個朋友有九個都這麼思考
也就是說
他們願意當屋奴來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即使犧牲生活品質也無所謂
為什麼?
因為別人也這麼做,房貸人人背,
久了一般百姓都認為"應該要背的",
拿出薪資一半來繳房貸是非常習以為常甚至認同的邏輯
這跟之前看大前研一教授寫的文章
所談的"低智商"社會有某些點的概念很相似
直到這些日子
我深深覺得
人們對背負未來二十年債務來換取房子的虛價值
表面上提前消費,對未來充滿希望
事實上是一種對未來十足恐懼的表現
寧可把房貸當成存錢在放,也不願意拿出來消費
他們要一種虛擬的安全感
小弟今年28,雖沒經歷過台灣以前時代
但略知一二
台灣40~60年代是農業勤儉的時代,
70年代過後開始是工業起飛的時代,那時人人有錢賺
直到近代,蛻變成一個消費的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產品不可以太差,但是可以貴一點
就像是在台中,
許多動輒消費1000元以上的高檔牛排館還是天天客滿,
貴族世家250圓價位沒有人要吃
人們不一定會花2000圓去買一個雜牌的包包
但人們卻會願意花20000圓去買一個Lv包包,
不管他是不是真有能力消費
房子也是一樣,
你給我好一點的東西,可以貴一點不要緊
包裝過的,整理過的,有視覺衝擊性的,有建商品牌的,
都有賣點
前年一個建商朋友,集資蓋了三十多戶透天厝,
開價1280賣了半年,乏人問津
有天他突然想反向操作,開價直接拉到1680,
第一個客人成交之後,
陸續的餘屋三個月全部賣光..
為什麼會有這種消費心理現象?
我一直認為是現代人內心很空虛
而且不管買房買車,他們都試圖掩蓋內心很空虛的那個層面
空虛跟恐懼
延伸出很多未來該面對的問題..
造成房價拉高,二次坑殺勞工
乍聽起來好像有理
但是不可操作性在於
你怎樣認定一間企業多少獲利是「該分給勞方而未分」?
根本無從認定起
市場經濟原則下,有人看到了22K的薪水還是願意來做這工
那就表示他的勞力確實在市場就只值22K上下的價格
市場價格是絕對公平的結論~ 根本沒少給他半毛錢
像之前擴大就業方案一樣,每個公家機關多加兩張椅子
請一堆人來分擔原本就有人做的事
不然就是掃墓碑、油漆水溝
都是強行找一些假的工作機會
有人會凹說那些事情增加社會景觀,也是有外部效益
但是能騙過多少人? 至少是騙不過我,根本只是為找理由而找
而且外部效益就算有一點,但市場價值也許只值幾千塊
卻給他們1萬8基本工資,根本就是直接送錢嘛
稅金這樣花?
如果政府的職能在未來要遮遮掩掩幹劫富濟貧的事
那也不必遮掩,就直接舉紅旗說現在搞共產
富人財產一律沒收2/3拿來重分配好了,還有點膽
看不慣很多人明明心理就是想搞「某種型態或強度的共產」
卻遮遮掩掩的用很多方式來隱藏本質,不敢喊出來。
清盤!!
全部重來,才能再創一個平等起跑的社會 (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不清盤
尤其是土地資產,不清盤全部重分配或全部歸零
根本沒有任何希望可言,什麼政策都是鬼扯
鈔票印來印去;經濟學大道理一堆,通通沒用的
大富翁遊戲已經說明了一切,最深層的哲學道理
就是最後必須清盤
遊戲才能重新一輪,也才能繼續玩下去
否則漸漸玩不下去
自己回家去買一盒大富翁,玩一種永不清盤的玩法
會發現最後根本玩不下去,再印鈔票發下去,也玩不了什麼。
一堆道理抵不過四個字:土地革命
解藥就這麼簡單,敢不敢吃而已。
我只是一直好奇一點;
20年來薪資沒漲,都還有一大堆工廠外逃,要是漲還得了?早就毀滅
台灣的萬年薪資,在全球化一比,還是被認為很貴!
要是漲了,不就更沒工廠要來,畢竟你又沒礦產,只能靠人力當資源
這點一直沒有哪個專家大德敢正面回答我
其實想想,出口型國家永遠別去想漲薪的事
一漲就開始工廠外逃,發展模式受損,永遠不漲~聽起來好像很慘
但是漲了後更慘的話,相比之下反而是會懷念很慘的時期
比較起來過得還好一點。
(M型社會這名詞好像就日本傳出來的)
美日網咖難民和領救濟金的也是算千萬人當單位
而他們物價較高,一扣反而普羅大眾實質薪水低,也是月光族
重點在於~美日也是工廠外逃,而不是流入
美國近年想靠地底下的東西挖一挖來促進經濟
日本沒東西挖,靠貶值什麼的,但也是沒搞出太大名堂
不可否認他們底子較厚,有一些高端產業能撐,台灣沒,但困境都有
所以最淒慘
必須提早面對~~壓低工資才能吸回工廠的議題
不願碰觸的真相,最後還是得碰觸,必須開始討論
工資不但不能漲,還必須再往下壓~直到工廠開始回流
那才是有國際競爭力的「勞力市場價格」
市場經濟本來就很殘酷,但還是得面對。
有的國家有大量石油、礦產,有的有美麗建築和觀光風景
有的是漫長的創新歷史和大量專利權能收費
所有一切共同形成競爭力
但是我們這島上那些都沒有,都走不通
所以當年才會走代工、代理這條路
現在做什麼創新研發是來不及的(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別裝)
宏達電、宏碁,這些有比較有錢研發的都垮了
拼到底還是競爭不過別國的大恐龍級財團
小企業更不用談。
教改失敗,學歷亂發~現在開始談研發創新,有成果也是50年後
人要面對現實回過頭問一句,不靠壓低工資,要靠什麼?
沒別的東西可以靠嘛~ 看來看去沒東西可以靠,這是個荒島
只能靠低工資,也許還有一點點機會能起來。
根本沒人能講出另一個能靠的東西!!
經濟方案一堆,也是沒用。
不是法庭大審,要找出「誰的錯」禍首,因為沒有意義
所有幾十年來炒過房的人,難道能在全球搜捕他們嗎?
把他們抓來,錢追回,免費回補到全民房貸裡
讓地價降回原狀?
找罪魁禍首沒有意義,人在世上,只能接受現狀後想辦法
不能去談一些幻想的世界。
眼前只能取消基本工資,讓工資壓低的空間發揮到極限
也許多多少少能讓一些廠回來,比現狀好一點也是局部脫困。
遲早會發生內戰或革命,
不過就好像環保議題那樣,
真正到一發不可收時的那時候,
通常我們這些青壯人已經作古或凋零了,
所以這些通常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著想。
被動改變現況的方式:戰爭或革命,
在21世紀的發動門檻高且後遺症比以前強烈,
甚至難打破階級讓財產重新分配,
武器的科技化讓不對稱戰爭越來越失衡,
(賓‧拉登的死亡象徵著現在很難打游擊)
還有現在是全球化的社會,
內戰過後極可能會讓那些國際財狼虎豹進駐,
結果可能最後還是白忙一場,
(可持續觀察的範例:利比亞與敘利亞)
因此全球化真的是一頭失控的猛獸,
金權階級把全世界拉來這個局之後,
造就輪番的剝削與巨量的貧困人口,
看似促進開發了第三世界,實際上那只是一種短效性快樂的毒品
卻在電視上訪問支持蓋捷運環狀線~?! 矛盾又荒謬
蓋下去房價只會更高一波吧,不可能跌
這就是房產的矛盾性,一個地方只要有建設,就會有先期資金湧入
先把地價炒高,讓窮人無法住進去享受建設
想讓台北房價跌?? 只能把很多建設都拆掉吧,捷運都炸掉
一個地方要落後,房價才會便宜
先進繁榮、建設多~就是貴
不可能有又繁榮又居住便宜的現象,這就是資本主義最大的死結
只有中上等富人能住進建設好、機會多的地方
將來下一代就有教育優勢、環境優勢
窮人只能擠在破爛的貧民區、荒涼區,讀爛學校
認識的朋友也都窮人,根本幾輩子都翻不了身。
高房價其實對消費有利,讓買房的人死心,一輩子租屋
其他錢都花在消費上
反而帶動消費!!!
房價要不就要很低,比落後國家還低,人人能買
不然就是很高,人人都別想買
中等看似合理房價,反而對經濟殺傷最大,不高不低的價
讓人認為有機會能買,縮衣節食20年去買,消費力都沒了
高房價讓多數人放棄,改用活在當下的人生觀
今朝有酒今朝醉,錢都用在消費~有什麼不好
你們看經濟的角度都還是太淺,不夠深入
人賺錢~累到吐血,才能加一點點薪
各種錢賺錢的資本獲利,卻輕鬆得多
這20年薪水沒漲,有些行業拼命抗爭才能漲個1-2%
物價、房價 稍微一個什麼事件,就能啪啪啪漲個5-6%
而且上去後都很少下來,20年後當然導致物價房價都變兩三倍
這種「速度」的差距,根本經濟學上提不出解決法!!
越聽越像共產
話說回來,怎麼分??怎麼清? 根本也講不出一套可操作的東西
跟占領華爾街那些人一樣,鬧一鬧也沒了
因為只會罵現狀不好,另一套是什麼? 講不出來
任何重分,都牽涉現有利益者,那些要「被重分」的人
誰會「和平非暴力」狀態下,不反擊就放棄自己的已得利益?
根本沒有實現可能。
(其實我聽來,任何牽涉財富重分的話語,都有共產階級鬥爭那一套風格)
說重分清盤是激進了點
但是事實上現在的遊戲規則對有錢人的制衡力非常薄弱
使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朝向大者恆大、小者愈小的情況
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共產主義撼動全球
傳統資本主義會妥協推出社會福利制度與勞工保障制度嗎?
有時候激進的思想也許無法實踐、也無法立即解決當下問題
但是最起碼成一股制衡的力量
讓社會經由妥協或溝通等過程來營造雙贏局面
就好像限核限石化會間接促進替代能源的發展
你所謂「驅逐影響多數人生存的少數人」
少數人很大一批是在華爾街、開曼群島...等等
你怎麼跨國全球性進行驅逐、重分、清盤??
若是不能跨國
某一國自己搞共產,結局就是資本家可以外移到安全的地方
根本沒可執行性嘛!!
說來說去都是幻想,和一堆沒有操作性的東西
麻煩去了解一下日本的曾經搞過的收入倍增計畫的結果
簡單來說很多那些假象的包裝就像是要把勞工集中剝削
現在城市也越來越集中
最終在用住這種最基本的需求來剝削
環境當然也是不停的被掌權者剝削
(就像是在眷養人類一樣
逼迫著要把薪資多少比重貢獻出來)
應該不用舉證封建時代的人類
除了上傳稅制給皇帝跟地主之外
其實住的花費不高吧? 當時食物花費才是第一
或許提近一點的
80年代的民生伙食成本比現在還高
雖然格主提到租金提高物價
但美國用科學方式改造糧食製造產量可降低了成本
付出的就是現代一般民眾的健康而已
(如果去美國玩
建議去美國的麥當勞買麥香雞之類
比較可以品嘗味道的速食
那你們就知道比台灣的難吃很多)
原因很簡單,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所以別說什麼物價,不只工時增加,食品安全下降
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民眾有更多錢去買基本需求的住房來剝削
這就是假象的民主社會
說白了一點
我曾經在這提過美國的社會福利等制度
但這些福利有多少是架構在華爾街跟美國軍事力量之下
美國人反對痛恨的早就超過50%
但為了僅僅能生存的社會福利低頭
美國政府最新公布一項很驚人的數據
美國國民有7分之1正在領社會福利補助(無論多寡)
要了解就美國現有稅制而言
完善程度遠不是亞洲國家可以比較
但是在資本集中之下依舊造就這樣的結果
就如同本文提到的是在玩紙上富貴
美國絕大多數人痛恨華爾街的程度可是很難想像
幾乎可以把中產階級跟更貧窮階級加起來還不止
但美國人至少還有老人住宅(在個人生活能自理的情況下)
但台灣有什麼值得我們忍受這些剝削?
別跟我提什麼哪國人怎樣怎樣
美國人也有殺魚工,薪資甚至得還算"優渥"
但付出的勞力很多50歲前就做不了了
但台灣的社會福利
我們能夠享有1個即便領最低基本薪資的打工族
倘若他有家庭申請國家的住宅?
申請租房補助? 生兒育女補助?
若是早死的補助? 孤兒的補助等等
剛好敝人很清楚這些,在美國只要未滿18歲肯去找社福機關
他們絕對不是放任在孤兒院,而是想辦法找到寄養家庭
給補助讓他長大,甚至於金錢會在小孩戶頭
得該小孩同意陪同才能領 (所以美國才會有一堆青少年社會問題)
但那又怎麼樣? 這些人無非是社會底層人物
甚至被遺棄
內戰打游擊這種說的還太輕鬆了
波士頓爆炸案就是最好的教訓
在未來城市越來越集中,只要一次嚴重衝突就可造成這結果
本月在華盛頓又發生什麼事了? 等著看吧
人類當初是怎麼創造"民主"這個名詞
現在就有樣學樣的繼續做下去
最終的結果就是要逼富人交出手中不該擁有的財富
美國富人稅跟稅制只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暫時壓住而已
所有的言論都知道遲早得增加"福利"
不然? 死傷只會越來越嚴重
美國人在150年前才正式接受"聯邦政府"這個名詞
此後的幾十年間暗殺總統變成反對者的作為
我會提美國是因為美國遠比亞洲國家力量跟制度都要強大
但美國政府依舊無法處理這種行為
剝削第三世界的行為(樓上提到是短效的毒品)
但那又如何? 美國不只軍事力量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利用各種方式變相的主導掌控了經濟秩序
(美國人為何尊敬林肯跟羅斯福總統
一個是奠定美國政府,一個是解決危機奠定美國現在的基礎)
同樣的台灣人有多少人知道美國的杜魯門總統犧牲了
台灣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局勢(杜魯門說白了只是
非核武的軍事力量,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都贏不過美國
若非是有核武,美國絕對早就聯手英法西德把蘇聯跟中國當時的資源搶光了
當初美國在西德駐軍的部隊可不是開玩笑的
所以說經濟秩序要改進等同於要美國放棄權利
這是美國政府無法接受,不然美國國內的問題會更嚴重
說到底最大的問題源頭在於土地的制度
為何這樣說
台灣的工業區沒有荒置的土地嗎?
要先解決企業進駐在要求企業轉型之前
就先得處理土地的問題,台灣政府願意"只租不賣"給廠商優惠嗎?
讓廠商把買土地的錢回饋到足夠吸引勞工回流
有人知道目前有意願回歸台灣的企業可釋出多少薪資工作?
不用說多高,給年輕人40萬起的年薪就好(這些企業都做得到)
之後才要談到轉型增加收益的情況
畢竟台灣不是底特律的情況
(但前一項做不到,後面還得考慮勞工的問題
台灣失業人口持續跟外勞人數差不多
很多人以為是外勞的原因
事實上那些工作本來就不適合給現在的台灣人做
多數是小企業跟早該淘汰的低成本事業
真正可以做的工作機會得靠政府合力創造
別忘了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南韓
台灣嚴格說起來是可以做到工作等人來做的
因為台灣人的工作態度
很多外資企業都說絕對是亞洲最耐用的
便宜勞力有時候並不耐用,低價區域的勞工忠誠度太低
而且教育觀念等等也很低落,有些企業是經不起一次性傷害
就拿旅館業來說,很多品質的房務就很差
尤其是南部還有用人在扛髒床被單的洗衣業
以及大量的外勞女工作的也不好,以台灣服務業人口如此龐大的情況
這種根本上就是低價旅行團跟該被淘汰的
真正的像是南韓或者日本或者美國旅客來台灣會想住這種品質的嗎?)
這個部落格的標題已經很明確的一句話
"財富來自於生產" 這句話才是至理名言
當然威脅脅迫,甚至大國直接當黑社會要保護費
或者政府帶頭設立一些合法獨斷的企業來賺民眾的錢
這都是為了秩序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但台灣的問題源頭就在於土地制度寫進憲法裡面(目前動都動不了)
然後放任這種情況加劇,連帶影響到上從願意正常讓利的資方
到一般勞工都無力於擴大生產&研發更佳的效能
台積電成功的本質就是不斷的把營利的成本不斷的投入研發新設備
而美國當年的大蕭條就是即便政府已經把利率降到0了
借錢完全沒有利息的情況下
還是沒人要借錢去集資生產,民眾陷入了恐慌
這是本質上的問題,當資方都不願意相信政府的政策時
看著政府帶頭炒土地(近來吵得苗栗等開發案)
資方就一起在這個地方炒,用老舊不堪的舊金融制度在處理
(或者是拖到掛為止? 希臘未嘗不是如此)
當然台灣會放任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
那就是
1.選舉
因為台灣的稅制透過不斷的減稅早就降到15%以下
幾乎已經是20多年前稅制的60~65%左右
(甚至很多民眾根本不用繳稅,以人民平均所得來說
一年下來繳的綜所稅才多少錢? 占了總收入不到3%
即便加上健保才接近4%)
2.由於稅收不足的情況
那炒作房地產跟土地讓政府有稅收
政府才能夠"拖"
結果導致政府可以不去處置薪資凍漲的問題
資方勞方收益持續擴大的問題
如果提到美國的話
我可以在這說一項數據
美國資勞方的貧富差距已經超越大蕭條之前
也就是倒退到1928~1929年的情況
過去四年最有錢的1%美國收入者財富增長超過300%
雖然維持著美國總民眾收益的19%多
但美國這幾年的政策我們都很清楚
美國政府大量的印鈔票就是要拉高一般民眾的生活
(可是卻沒有很明顯改善,當然還是有改善
因為有全世界幫美國負擔,但即便如此美國掉到貧窮線以下的比例卻上升
而且絕大多數是30歲以下的民眾,這代表這些民眾根本沒有得到合理的報酬
乾脆短期打工等著領美國政府的補助款,或者是政府安排的短期工作)
但不可否認的如同我上述提到的
美國富人已經更嚴重的受到衝擊跟威脅
甚至逐漸減少的中產階級也開始受到更窮民眾的"怨恨"
所以我們可以看美國要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那幾種處置方式而已
建商也是等到房子賣出,才實際有來自銀行的收入,而貸款最終又轉嫁自貸方身上!
不過美國最近是如何了?連國家級的機構都關們休息了。而國內新聞又只是輕輕帶過?
這會導致他們把庫藏的『黃金』拿出來用嗎?
還很高興
你還以為捷運多一條後房價會跌? 更不可能跌了
這就是勞工階級的荒謬
一邊想要房價跌,一邊又支持蓋捷運,以為通勤會方便
自己不想想捷運越蓋越多,當然房價支撐力越強
哪可能跌~~~ 不是造風華,是再造房價
一個地方想要房子便宜,一定要建設落後。最好是沒建設
建一堆東西下去,還肖想房子會便宜?
最好現有的捷運都炸掉,房價才會跌
資本主義的悲哀就是有一好沒兩好
蓋很多建設,以為造福人民便利,結果房價漲上來坑殺
強定加薪水以為均富,廠商和房東看大家錢變多,馬上調高物價和房租
一種階級權力的不對等問題,深層隱含在內,無法可解。
2、現在產業競爭朝向大者恆大的趨勢,我們詬病的財閥體制反而是南韓製造業橫行霸道的利器,那南韓有因為貧富差距與財富集中造成經濟發展停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