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dge Fund for Dummies.jpg

避險基金竟然變成了老鼠會,用合法掩護非法,投資者都成了冤大頭。


馬多夫詐騙案 名流銀行都栽了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十三日電】
2008.12.14 03:42 am
 
前那斯達克證交所董事長馬多夫詐騙案,重量級受害者陸續浮上檯面。遭到詐騙的投資人不乏老練的投資機構,連精通財務的金融公司負責人也被騙走身家財產。

馬多夫在華爾街打滾半世紀,長袖善舞,在紐約曼哈頓與佛羅里達的上層社交圈中相當有名。華爾街日報報導,曝光的受害大戶有紐約大都會隊老闆威爾彭(Fred Wilpon),GMAC金融公司董事長莫金(Ezra Merkin),以及費城老鷹隊前老闆布拉曼(Norman Braman)。

法國巴黎銀行、瑞士銀行與野村控股這些大型金融集團也受牽連。由於馬多夫多年的「績效」卓越,野村開始在海外幫馬多夫募集投資人。西班牙媒體報導,西班牙國際銀行(Santander)可能就有32億美元曝險金額,受害者是一般投資戶。

但是受害最重的還是避險基金,這些避險基金募集投資人款項後,交給馬多夫管理。Fairfield Greenwich公司上月初申報有75億美元在馬多夫的帳戶,Kingate全球基金與Tremont資本管理公司都可能有數億美元損失,Maxam資本管理公司損失2.8億美元。

一位避險基金業界人士說,許多美國的產業龍頭都把馬多夫當成高孳息的現金帳戶使用,非常多大學、慈善機構以及大型避險基金也都仰賴馬多夫這個投資管道。受害者將非常廣泛。


紐約曼哈頓法庭已經凍結馬多夫的公司資產,並且指派管理人。許多投資人已經提起集體訴訟。但專家表示,清算處分過程將歷時數年。根據法庭文件,聯邦調查局幹員稱馬多夫透露的損失金額達500億美元。但是依照根據馬多夫先前的申報數字,該公司管理總資產僅有170億美元。

馬多夫的行騙手法是所謂的「龐氏騙局」,侵佔後來投資人的本金,當成投資收益,發給先前投資人。

基金業專家表示,馬多夫一開始應該不是刻意設局詐騙,他可能是在承受意料之外的損失後,才開始侵吞投資人款項,掩蓋虧損狀況。總損失金額可能在200億美元左右。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避險基金本來就遊走法律邊緣,許多國家都不准販售該類基金,獲利偏偏就是有人看到高獲利的誘餌,便把大筆的資金投進這個黑箱中。避險基金獲利的時候數字非常漂亮,但虧損時的數字卻也會嚇死一堆投資者。然而,投資者往往只見獲利數字,卻很少聽聞虧損的情況。


避險基金多半是私募基金,也就是只有透過特殊管道才有辦法投資,雖然這類的基金可以不受法令控管而有靈活的資金操作。然而,也就是在法令管不到的情況下(通常是偷偷在集資與運作),就有了許多衍生的問題。


黑箱作業的結果就是投資者完全不知道基金的持股內容,只有基金公司給的簡略獲利情形。不公佈持股狀況與操作策略的最佳理由,就是為了避免被其他對手模仿而使得績效降低。


這麼一來,投資者就等於平白把錢送給人去操作,完全沒有任何保障可言。各國政府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這些避險基金到處募集資金,最終終於釀成巨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