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所主導的證所稅幾乎確定102年開始實施,而證所稅的實施又會為股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目前政府版本的證所稅,大致是針對一般民眾而計設,主要課稅內容為證券所得超過300萬才會被課徵證所稅20%,而企業部份的證所稅則大致維持過去「最低稅負制度」的內容。
以一般大眾而言,一年能賺超過三百萬的投資人,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專業大戶。一般民眾買賣股票,大多以賠錢的居多,可以說是股市裏等著被宰的最大肥羊。所以對於一般散戶來說,能繳得上稅的,除非本身對股票有獨到之處,而且資金也算得上是雄厚,否則以一年三百萬的課稅門檻來說,一般人根本構不到課稅的門檻。
「郭婉容事件」會重演嗎?
至今仍為老一輩的投資者記憶尤新的,恐怕就是「郭婉容事件」所引發的投資人恐慌。當時郭婉容擔任財政部長,並於民國77年9月24日宣佈復從78年起復徵證所稅。然而,股市自宣佈後開始連續無量崩跌19天,大盤指數一路從8,789點崩跌到5,615點,有不少投資人被迫斷頭傾家蕩產,被稱為「郭婉容事件」,是過去台灣股市成立以來最嚴重的崩盤事件。
所以20幾年過去,仍有許多老投資者餘悸尤存,他們看到證所稅又即將開徵,這種過去的恐怖記憶又開始浮現在他們的腦海裏。
再進一步分析,以股市的投資結構來看,過去與現在已經有了頗為不同的差異。在民國78年,散戶比重高達八至九成,上市公司家數僅有一百多間,股市時時高見齊漲齊跌、暴漲暴跌的情況,可見由散戶所組成的大盤是非常不穩定的。
如今上市櫃公司合計達1,200家以上,總市值約26兆台幣更是遠超過當時,散戶的投資比重也下滑到剩六成左右,所以過去那種看到蛇就跳腳的投資方式,早已被專業投資分析給取代。縱使有投資人感到心慌而賣出股票,正好成為這些專業投資法人撿便宜的對象。所以,台灣股市在遇到重大事件時,若是同時存有買賣雙方不同的力量,就不容易出現一面倒的暴跌現象。
證所稅開徵前股市可能發生的變化為何?
若分析誰會是這波被證所稅課到稅的人,大概只有一種人最容易被課到稅,那就是持股成本最低的原始大股東。這些原始股東在公司剛成立時就持有公司不少股份,而不論公司後來股價漲了多少,他們的帳面持有成本都僅有面額10元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對這些高價股的原始股東來說,因為出售價格與成本相差極大,隨便賣個幾張股票就可能被課稅。對高價股而言,由於原始股東擔心證所稅實施後,只要出售股票就可能被課稅,他們寧可趁還未實施前而先行出脫,所以在證所稅課徵前,高價股恐怕會遇到不少的賣壓。
相反的,對於一些低價股而言,這些低價股的大股東們反而會趁此時拼命拉抬~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何高價股的大股東不拉抬,反而是低價股的大股東才在拉抬股價~
道理很簡單,雖然對高價股的原始股東來說,拉得越多雖然越賺,但由於高價股拉抬的成本很高,而且在拉抬的期間還有可能被人趁機倒貨。對他們而言,持有成本很低的關係,不論怎麼賣都是賺,只不過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已。所以,現在反而是他們最佳的出脫時機,若想等到證所稅實施前才開始賣,恐怕屆時為時已晚,到那時股價可能早已被人倒了一大段下來。
但是對低價股的大股東來說,由於股價與持有成本相差不多,所以就算現在賣出,也賺不到多大的便宜。對他們而言,當然是先拉抬一段,讓股價與持有成本有段差距,且讓市場有所買氣後,才方便他們出脫股票,而且股價拉高後,也不容易被有心人士給趁機收購。
所以,對低價股而言,這幾個月會是大股東拉抬的關鍵,而證所稅開徵前的二個月才會是他們倒貨的時機點。
以上純個人推斷,僅供參考~~
財富的本質
「財富不會憑空增加,一方財富的增加必使另一方財富減少。」
內容重點
1. 說明房地產價值是由負債所創造的!
2. 股票價值的形成原因與何者獲利最大!
3. 造成通貨膨脹的最主要因素!
4. 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
5. 為何不論先進國家或落後國家,其一般民眾生活都很困苦!
- Apr 15 Sun 2012 18:05
證所稅對股市的影響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